构建安保国际合作新模式—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
点击次数:109 次 发布时间:2018-12-09
前不久,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(86th INTERPOL General Assembly)上,来自156个国家的千余名代表参与并研讨了全球安全事务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,强调中国愿同各国政府及其执法机构、各国际组织一道,高举合作、创新、法治、共赢的旗帜,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,受到各国政府、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。
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曲折历程,国际刑警组织已逐步发展成为拥有190个成员国、规模仅次于联合国的第二大政府间国际组织。它也是目前全球警务合作最广泛、最有效的平台,在预防和打击各种形式跨国犯罪问题上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。1984年,我国恢复在国际刑警组织中的合法地位,正式开启与该组织友好合作的新纪元。作为该组织的重要一员,30多年来,中国警方认真履行自身责任和义务,成为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国际执法合作的核心推动力量,为建设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20世纪80年代以来,以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为核心,以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多个地方联络处为支撑,我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,成长为国际刑警组织大家庭举足轻重的成员。
1984年11月,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在北京成立,担负着对外联络和打击走私、贩毒、伪造货币、国际恐怖活动和国际诈骗等国际性犯罪的任务。1986年和1995年,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又分别在广州和上海设立了联络处。此后,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不断发展壮大,在地方公安机关共建立国际刑警联络处25个,已在国内形成了布局合理、初具规模的国际刑警力量格局。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及其下属联络处,连同我国台湾警察局、香港支局、澳门支局,构成我国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的完整机制。
中国甫一加入国际刑警组织,就与各国就打击跨国犯罪等问题开展务实合作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近年来,我国更是持续深入地参与到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的各项执法合作,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2016年8月,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外方请求协查案件清理行动,经过连续作战、奋力攻坚,外方请求协查案件回复率达53.3%。
此外,我国还对国际刑警组织相关数据库等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。2015年9月,我国向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200多万条遗失被盗护照数据录入工作全部完成。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专门来电致谢,并将情况通报各成员国中心局。2016年9月,我国成功上传200余万条中国籍被盗与遗失证件数据至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,随后每月进行更新,大大丰富了数据库内容。
随着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水平的不断提升,进入21世纪之后,我国多次承办奥运会、世博会等各类大型国际活动,取得完美的安保成绩。相关经验成为国际刑警组织其他成员国参考借鉴的重要资源,为扩大、深化国际刑警组织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范围和力度,贡献了中国方案。近年来,我国公安机关又会同国际刑警组织以及各方力量,圆满完成了上海世博会、杭州G20峰会和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(乌镇)等安保任务,堪称国际大型活动安保的典范。
借鉴我国举办的上述这些国际会议的安保经验,国际警联部据此确立了“一个中心、两张网络、三项机制”的安保国际合作新模式。这是中国为国际刑警组织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作出的巨大贡献。
增强国际刑警组织力量、深化国际警务执法合作、助力全球安全治理,可以说,中国恢复在国际刑警组织中合法地位以来的30多年,就是锐意进取、积极奉献的30多年。“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,通过全球警力的有效合作,国际刑警组织在打击各类跨国犯罪中至关重要的作用。”而作为此次大会中国的庄严承诺,加大对国际刑警组织全球行动和执法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、支持该组织提升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,显然成为引领未来5年双方合作的支点。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,在国际恐怖主义全球肆虐、跨境有组织犯罪层出不穷、网络安全犯罪愈演愈烈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形势下,围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目标,中国与国际刑警组织的各项务实合作,势必不断迈向新的高度。
(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“暴力恐怖犯罪内地形成机理、演变趋势与防控机制”(16BFX059)阶段性成果)
(作者单位:浙江警察学院国际学院)